6月18日,《日照日報》聚焦山東雷英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長軌跡。這家2023年7月落戶嵐山區的企業,以高端汽車緊固件為主攻方向,短短一年間便躋身行業“隱形冠軍”,客戶名單涵蓋比亞迪、大眾、徐工、理想等國內外頭部企業。
從冷鐓機轟鳴的智能化車間到覆蓋全產業鏈的合作版圖,雷英精工的蛻變恰是日照民營經濟“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長”的鮮活注腳。回望聚塑云總部遷入日照后交易額突破85億元的“狂飆”之勢,越疆智能落戶日照斬獲13%全球市場份額的“出海”之路,民營經濟每一次突破都印證著同一個邏輯:外部環境與內生動力的同頻共振。
作為貢獻50%以上稅收、60%以上GDP的經濟“半壁江山”,民營經濟在釋放活力的同時,仍面臨融資壁壘、準入門檻等現實挑戰。如何舒筋活絡,讓這股澎湃動能持續奔涌?
“企”心聚力,以破局膽識鍛造發展內核。民營經濟穿越周期的密鑰,深植于企業家“敢為天下先”的基因。眼下正值玉米播種時節,“登海”牌玉米種格外搶手。當傳統育種技術遇瓶頸,煙臺萊州企業家李登海用40年將中國玉米從“平展型”革新為“緊湊型”,7次刷新全國夏玉米高產紀錄,兩次改寫世界農業史。這種闖勁在杭州宇樹科技王興興身上同樣閃耀:從機器狗研發遇冷時的堅守,到春晚人形機器人的驚艷“破圈”,他以“死磕”精神印證:企業發展如闖關,唯有用創新思維重構規則,才能在技術深水區劈波斬浪。就像雷英精工深耕汽車緊固件,將小小螺絲做成“工業大米”,無數民營企業家以“第一個吃螃蟹”的膽識,化身破浪前行的“船頭勇者”。
筑巢暖企,以營商環境優化厚植生長沃土。營商環境對民營企業意味著什么?那就是賴以生存的“生態系統”,是成長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。拿日照聚塑云來說,當初只是計劃設立北方總部,可日照政府迅速響應,“一企一策” 精準解決注冊、審批等 23 項流程堵點,用高效服務和誠意,直接把企業“升級”為集團總部落戶。日照為其量身破解23項審批堵點,山東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筑牢“硬約束”,共同構成讓企業扎根的“熱帶雨林”。當90%政務事項實現“網上辦”,審批時限壓縮60%,當“彈簧門”被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徹底焊死,企業方能如越疆智能般,將節省的精力全部投向技術攻堅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拔節生長。
“政”能量滿格,以全鏈賦能激活發展勢能。破解民企難題需要政策“組合拳”的系統發力。國家發改委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從117項精簡至106項,山東推出3年360億元財政“大禮包”,日照為越疆智能定制“金融+土地”服務套餐。這套“松綁+輸血+護航”的組合操作,如同為企業裝上“渦輪增壓”。山東“政策計算器”智能匹配資源,恰似精準滴灌的“農技專家”:初創期送孵化補貼,成長期輸融資活水,成熟期搭市場舞臺,讓每個發展階段的企業都能踩上政策“風火輪”。
從雷英精工扎根嵐山的“吃鋼嚼鐵”項目,到無數民企在各領域的開疆拓土,民營經濟的拔節生長從來不是單一個體的孤軍奮戰。當企業家“企心協力”的闖勁遇見政策“全鏈聚力”的支撐,當“筑巢暖企”的生態激活創新基因,民營力量必將深扎沃土,以更蓬勃的姿態向上生長,為高質量發展撐起遼闊天空!(圖片源自網絡)(白茶)